临时工、退休返聘等人员工资,属于工资还是劳务报酬?要不要缴税、交社保?统一回复!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
2021-06-21
二维码分享
现在的企业用工方式多样化,例如内部用工方式有全日制用工、退休返聘用工、临时用工等,外部用工方式有共享用工、劳务外包用工、劳务派遣用工等。..我们从四个维度:个税税目、扣除凭证、社保、合同必备条款来谈谈内部用工方式的三大典型代表:全日制用工、退休返聘员工、临时用工。全日制用工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偿劳动。全日制用工属于全日制劳动合同关系,员工属于企业的在职职工,企业每个月给员工发工资,个税税目为工资薪金所得,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个税。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例题:张三2021年1月份工资14000元,2月份工资10000元。一月和二月三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为3500元;张三是独生子女,父母健在且年龄超过60岁,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儿子,这个专项附加扣除,张三可以扣除3000元。那么一月和二月,张三需要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呢?应纳税所得额=14000-5000-3500-3000=2500元对应预扣率表,不超过36000元的,预扣率为3%,则:应纳税所得额=(14000+10000)-5000*2-3500*2-3000*2=1000元对应预扣率表,不超过36000元的,预扣率为3%,则:应纳税额=1000*3%-45<0 无须交税三月也不能退税PS: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因为员工属于企业的在职职工,企业有义务为其缴纳社保,员工不得和企业签订放弃缴纳社保的协议,因为缴纳社保不仅仅是企业的义务,也是在职职工的义务,两个民事主体的约定不能凌驾于..的法律之上。全日制劳动合同版本直接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去下载即可。
退休返聘是指用人单位中的受雇佣者已经到达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从用人单位退休,再通过与原用人单位或者其他用人单位订立合同契约继续作为人力资源存续的行为或状态。包括:受雇佣者到达法定离退休年龄,在原工作岗位延长一定的工作时间;受雇者离退休后被原用人单位应聘回原单位从事同种或不同种工作;受雇者离退休后在劳务市场重新进行择业,到原用人单位之外的单位工作的情况。退休返聘员工.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鉴定他已经退休,退休的关键点把控不在于年龄是否已经达到60岁,而是有退休证。因为有的工种不需要达到60岁就可以退休领退休金,而有些超过60岁的人从未交过社保,所以他不存在退休的情形。退休返聘人员属于该企业的在职职工,所以企业每个月给员工的钱也要按照工资薪金进行累计预扣法的处理。根据规定,已办理退休人员均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与单位的劳动关系就终止。之后已退休人员再在任何单位继续上班的,属于退休返聘。无论退休返聘人员是与单位签了1年以上合同,还是兼职,双方属劳务关系,单位都不需要再考虑要为退休返聘员工缴纳社保的。此种用工方式签订的是退休返聘合同,而非全日制用工合同。此类合同必备条款如下:(1)退休员工要..退休证的真实合法性,否则该员工承担一切责任;(2)明确企业是否为其缴纳商业保险,如果发生因公受伤事故,企业为其缴纳的商业保险的赔付金额应该包含在企业赔付的金额之内;现在的临时用工其实就是劳务用工,劳务用工是劳务的提供与报酬的给付所达成的一种用工关系,员工并非该单位的在职职工。因为员工并非企业在职职工,所以个税税目为劳务报酬所得。收入未超过4000元,扣除800元后作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超过4000元的,扣除20%之后作为应纳税所得额,预扣预缴的时候,以扣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基础,按照《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率表》计算。举个例子:张某1月取得劳务报酬所得2500元,张某1月针对这笔劳务报酬所得需要预扣预缴的税额=(2500-800)*20%=340元。一般来说要凭发票进行税前扣除,但是让员工代开发票一是受到金额限制,二是受到次数限制,三是员工觉得跑一趟太麻烦。那么有没有便利的方法呢?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规定:销售方是依法无需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或者从事小额零星经营业务的个人的,②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收款凭证应载明收款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及身份证号、支出项目、收款金额等相关信息)。接下来咱们谈谈收款凭证这个问题,这个貌似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需要满足销售额不超过起征点的条件的。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文件附件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五十条规定,(一)按期纳税的,为月销售额5000-20000元(含本数)。(二)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300-500元(含本数)。如果不满足起征点条件的话还是只能凭票扣了。(3)单位每个月就给员工发放的报酬按照劳务报酬所得代扣代缴个税,而不是按照工资薪金代扣代缴个税。